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 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

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明白道理,历史上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学习借鉴。下面介绍的是张居正改革相关内容,仅供参考。

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 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

张居正改革主要内容

在内政方面,首先整顿吏治,加强中央集权制。张居正创制了“考成法”,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,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,提高内阁实权。罢免因循守旧、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,擢选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,为推行新法做了组织准备。整顿了邮传和铨政,其为政方针是:“尊主权,课吏职,行赏罚,一号令”和“强公室,杜私门。”

在经济方面,张居正的成绩最为突出。他任用潘季驯督修黄河,使黄河不再南流入淮,于是“数十年弃地转为耕桑”,而漕河也可直达北京。“一条鞭法”则是张居正改革的重要内容,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重大变革。

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

根本原因:

张居正推行的改革触犯了统治阶层的根本利益。张居正推行的税收政策为一条鞭法,收取税收时,按每户的人头来收取,即是摊丁入亩。这样一来,张居正在缓解农民和土地的矛盾之时,贵族阶层他们便失去很多从中谋利的机会。当张居正的改革正在施行时,眼看自己的利益逐渐被剥夺了,他们便召集贵族阶层对张居正的新政实行阻挡,张居正的新政便夭折了。

直接原因:

明朝的财政已经积贫积弱很久了。在嘉靖和隆庆年间已是如此,张居正的改革需要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。除此之外,明朝不仅在经济上有严重的亏损问题,军事和政治上等各个方面都是如此。明朝的官兵很多,每年老百姓要交更多的税来供养这些官兵,国家在粮食存储方面也大大不如从前。加上,明朝廷拥护张居正推行改革只有冯保和李太后,加上朝廷中,保守派的声音盖过了以张居正为首的改革派,在张居正改革的过程中,遇到了很多的阻碍,导致新政在施行过程中,难度很大。

当新政初见成效时,皇帝迫于对权贵阶层低头,中断了张居正改革,最终改革失败。

张居正介绍

张居正(1525年5月26日-1582年7月9日),男,汉族,字叔大,号太岳,幼名张白圭,湖广荆州卫(今湖北省荆州市)军籍。生于江陵县(今湖北省荆州市),故称之“张江陵”。明朝政治家、改革家、内阁首辅,辅佐明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“万历新政”,史称“张居正改革”。

嘉靖二十六年(1547)进士。隆庆元年(1567)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,后迁任内阁次辅,为吏部尚书、建极殿大学士。隆庆六年(1572)代高拱为内阁首辅,晋中极殿大学士,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,任内阁首辅十年,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。财政上,清仗田地、推行“一条鞭法”,总括赋、役,皆以银缴,"太仓粟可支十年,周寺积金,至四百余万";军事上,任用戚继光、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,用凌云翼、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;吏治上,实行综核名实,采取“考成法”考核各级官吏,“虽万里外,朝下而夕奉行”,政体为之肃然。

万历十年(1582)六月病逝,享年五十八岁,赠上柱国,谥文忠(后均被褫夺)。明代唯一生前被授予太傅、太师的文官。死后被明神宗抄家,至明熹宗天启二年(1622年)恢复名誉。著有《张太岳集》《书经直解》《帝鉴图说》等。

相关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