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怎么理解

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”出自于晏殊的《浣溪沙》,是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名句,主要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,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。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的,作者在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,也是这两句诗出名的原因。

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怎么理解

《浣溪沙》原文

一曲新词酒一杯,去年天气旧亭台。夕阳西下几时回?

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小园香径独徘徊。

全文赏析

《浣溪沙》全词语言圆转流利,通俗晓畅,清丽自然,意蕴深沉,启人神智,耐人寻味。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,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。词中无意间描写的现象,往往含有有哲理的意味,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。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,却表现得十分含蓄。

作者简介

晏殊,(991年—1055年2月27日),字同叔,抚州临川(今属江西)人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。

晏殊自幼聪慧,十四岁以神童入试,赐同进士出身,命为秘书省正字,官至右谏议大夫、集贤殿学士、同平章事兼枢密使、礼部刑部尚书、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、兵部尚书。至和二年(1055年)病逝于京中,封临淄公,谥号元献,世称晏元献。

晏殊以词著于文坛,尤擅小令,风格含蓄婉丽,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“大晏”和“小晏”,又与欧阳修并称“晏欧”;亦工诗善文,原有集,已散佚。存世有《珠玉词》《晏元献遗文》《类要》残本。

相关下载